从小到大,每当发烧,长辈总会说要多穿或多休息,盖上厚厚的棉被,声称“捂捂就好了”,“盖被捂汗”一直都是民间广为流传的“退烧良方”。不过,也有些人在捂汗之后,汗发出来不少,但病情不仅不见好,反而愈发严重了。这到底是怎么回事?
我们需要明确的是,发烧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,只要温度在可控范围内就不必过度慌张,因为发烧本身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,出现发烧症状后好好休息即可。一遇到发烧就采用捂汗退烧的方法是错误的,这种方法仅适用于伤寒引起的发烧,对温病引起的发烧不仅没有作用,可能还会加重。
此外,用捂汗方法应对伤寒引起的发烧时,也仅适用于早期阶段,若病情进入到中后期,捂汗也是没用的,应尽快就医。
在就医前,可以根据自身的舒适程度来选择保暖或者降温,多喝水,多补充营养。病情严重时应遵循医嘱,合理使用药物退烧。
当然也不是完全否定捂汗的意义,早在东汉就有对捂汗的记载,张仲景在《伤寒论》中就提过,不过这里提到的捂汗并非仅采用盖棉被发汗这一种法子,而是对煎服麻黄汤和桂枝汤来捂汗退烧进行描述。原文记载:“(桂枝汤)服已须臾,啜热稀粥一升余,以助药力。温覆令一时许,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,不可令如水流漓,病必不除”。
中医理论中,退烧方法的“捂汗”并不是某种独立的治疗手段,而是多种发汗方法共同作用,在患伤寒太阳病且服用了辛温发汗的中药后,通过温覆取汗的方法来辅助药力。也就是说,捂汗并不仅要盖被子,还要喝热稀粥来辅助发汗。发汗的程度是微汗即可,不可大汗。
这也就解答了,为什么有些人靠捂汗退烧,不仅没能成功,反而病情还进一步加重了。这是由于单纯想要靠捂出汗来退烧,没有使用辛温发汗的药物,导致体温在捂汗的过程中进一步升高。另外,夏季发烧时,若采用捂汗退烧的方法,还可能有中暑的风险。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